你在意什么, 什么就会让你痛苦
晚上好, 小伙伴们.
我是师兄.
今天周五, 上来和大家闲聊会.
说个最近我身上发生的事.
我以前有辆二手电动车.
但年久失修, 已是风烛残年.
于是打算买辆新的.
在车行被卖车的推销了, 一咬牙, 花了好几千买了辆好的.
(其实也就正常价位, 主要是以前抠门惯了)
有了自己的"爱车", 开着是挺爽, 享受其中.
但, 阴阳相合, 问题也来了.
开了一个多月, 出了点问题, 刹车片那里有异响.
突然有点心疼和紧张.
"我的车子不会坏了吧" "这可花了我大价钱买的"……
还好, 只心疼了 5 分钟.
我突然觉得这种感觉很久违.
就是为一个小小的身外之物而纠结, 乱我心扉.
不至于啊.
执着了, 执着了.
老子说过, 财多累身.
虽然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到"财多"的地步,
但对于已拥有的那些事物, 总归是在意的.
而这种在意, 在某种时刻, 就会转变为痛苦.
这真应了那句话:
你在意什么, 什么就会让你痛苦.
大千世界, 总逃不过"成住坏空"的规律.
车子买来, 无论再好, 其最终结局, 一定是坏掉, 并且消失泯灭.
我们又为何不愿意承认这一"规律"呢.
同样的道理在股市.
股票买完, 总逃不过涨涨跌跌的规律.
不是涨, 就是跌嘛.
为何跌的时候, 我们如此痛彻心扉?
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.
市场也无仁义可言, 它有自己运行的规律.
世上除了老母亲, 没人会无条件惯着我们.
继续说车子.
车子出问题了, 一开始想着先骑着, 别那么紧张, 观察看看.
结果, 骑了一阵, 声音越来越大.
无论是出于经济还是安全考量, 还是得去修一下.
找了个修车店.
结果去了两趟, 老板都不在店.
第二次, 我决定"死等".
等了 2 个多小时, 打了几通电话, 才催回来.
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, 打电话催人.
不过, 老板倒是还比较好相处, 很有耐心, 还向我道歉.
见面后一看, 才发现挺年轻的小伙.
中等个头, 身材匀称, 黝黑的面庞, 蓬松而略微稀疏的头发.
他就在那儿修, 我就在旁待着.
一聊天, 聊出不少故事.
老板竟然也是江西人, 老乡, 89 年的.
问我做啥的, 学的啥专业等.
我心想, 你一个修车师傅, 知道大学专业分类的嘛.
我说以前做过 IT, 学的计算机.
他抬头看我一眼:
同行啊.
"同行???!"
他学的软件工程.
原来, 老板也是正儿八经本科毕业, 读的 IT 类专业.
大学时就开始做生意创业.
和几个朋友, 又是搞软件工作室, 又是干修车等等……
不过, 搞了几年, 大家不欢而散, 觉得都是浪费生命, 互道傻 x 之后分道扬镳.
如今, 自己就经营着这个小修车店.
修一修电动车和自行车- -.
当时我内心挺感慨的.
是我小瞧人家了.
我问:
干这个不累嘛, 每天忙.
老板又抬头:
干这个也挺有趣.
而且, 得养家嘛.
别的生意都赔了……
如果从读大学算起, 他在这小块地方, 读书、创业、毕业、失败、再创业……十四五年了.
人生有近一半的时光都在这里.
我们又唠了点有的没的.
诸如不要和亲戚朋友合伙做生意啥的.
忙活一阵, 老板修好了车.
结账是 40 块钱.
挺便宜.
忙了近 1 个小时.
而且, 还有些物料, 这活也有技术含量的.
或许是看在老乡+同行+同龄的份上, 给的优惠价吧.
临走前, 加了他的微信.
说有机会约一起聚聚.
骑车回家的路上, 我一直思考这件事情.
脑子里想起他黝黑的脸, 从车轮下抬起来、平和专注的神情.
我觉得老板是个挺有福报的人.
"福报"这个词, 前几年被马云和互联网传播玩坏了.
变成了一种戏谑.
我在这里, 是想说它原本的那个意思.
我们见过许多人生经历失败的人, 有不少就沉沦了.
从某种角度看, 这个老板的创业是失败的.
毕业十年, 三十多岁了, 从世俗意义看, 没啥特别的成就.
做着 40 块钱一个小时的半体力活.
(也还没成家立业, 但有这个打算)
这种过年回家, 可是容易被父老乡亲嫌弃的.
但我在他身上, 没有看到所谓的"中年危机".
而是一个专注、一种享受.
专注与享受自己的工作、生活.
令人敬佩.
有些人, 很快就能接受价值投资、耐心持有、忍受波动等理念.
于是股票的涨跌不会让他痛苦.
即便收益率平庸点, 也觉得知足快乐.
另一些人, 却始终无法接受, 于是反复横跳.
今天价投, 明天追热点, 后天做短线……
奔波劳碌, 浮沉几年, 再回首, 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, 还不如前者.
——这样的事情我见的太多了.
在投资这点上, 前者的福报好像也是大那么一些些.
不过, 好在诸法因缘生.
福报这东西, 也顺应这样规则, 可以消耗, 也可以聚集.
在修车老板身上, 我也能学习到许多.
珍惜当下, 专注于每一个"40 块钱"的单子.
知足常乐.
一些体悟, 一些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.
只是说了些漂亮话.
与大家共勉.